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广场 > 学术论坛 > 正文
学术广场
浅议高校档案编研选题设计及其编研实施
日期:2021-12-22   点击量:

黄杰   方燕

档案编研选题,是档案工作者在对有关学科知识积累、学术发展动态和档案利用者查阅利用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档案开发利用和服务宗旨,对一个档案馆近期或远期编研方向及内容,利用意向及范围的整体构想和具体设计。一般档案编研选题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选题,即编研人员预先设计的选题;一类是随机选题,即是馆外工作者自我推选题目,或根据馆外作者的编研意向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取舍,而形成的选题。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补充前者之不足。

一、档案编研选题设计的意义

我们认为,它的意义在于:第一,档案编研选题设计,是形成一个馆的裆案编研整体性、系列性的学术文献和利用价值的需要;第二,它是发挥挡案編硏人员主体作用的需要;第三,它是档案开发利用服务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的需要。随着高校挡案事业的不断发展,不少高校的挡案工作逐步由过去搞好基础性、条件性工作转向服务性、开发性工作,由被动服务转向开发利用的主动性服务。所谓主动性服务就是在搞妤档案基础工作的前提下,为利用者提供更多典型的、重要的、新颖的、适用的档案文献,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从而充分发挥档案文献的凭证作用。进而言之,主动性服务要建立在档案的开发性基础上,而所谓档案的开发性,则是在档案的原有的编目,一次加工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档案的价值和利用者需求情况,做到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确定并优化编研选题,然后对档案文献进行二次,三次加工,从而达到更加主动、广泛、深入地为利用者服务的目的。

二、研究利用者类型,优化选题设计

通过调查表明,目前在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中,由于有的编研人员对利用者需求系统研究重视不够,对馆藏情况深入了解不够,因而出现了:第一,选题缺乏针对性,编者花费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但編研成果未能得到相应的社会效益;第二,选题无普遍意义,导致研成果利用面窄小,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选题不具有特珠意义,因而将一般性需求当作特珠需求,不能把有限的编研力量用在关键的地方。因此,我们认为,选题要以馆藏内容为基础,以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利用者为对象,以社会的需要确立选题,并以解决利用者更高需求来推动档案开发利用的深入发展。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利用者作以下分类,以便加强编研开发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1.高校的党政管理人员。这都分人担负着管理学校的重任,在制定规划,进行决策时,要求掌握大量的、准确的档案信息,按照决策程序进行严格的科学分折,以此达到科学地制定出各种政策、规划各项工作。领导人员一般要全盘考虑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又不从事具体的管理和科学活动。因此,他们通常需要利用三次文献汇編,如综述、评述一类等带有编研者评价和建议的参考性资料,以便于择优选用,避免其盲目性。

2.高杖的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生。这类人员在进行教学科研及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档案资料及其有关论著,借以达到全面掌握课题相关的内容,研究课题的焦点等一系列问题及学术上的最新成果。因而,他们期望得到著录齐全、专业性强的目录和索引等二次文献编研成果,便于“按图索骥”,迅速查原文。经过档案人员编纂的人名、书名、主题等各种索引,由于它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大,全面系统等特殊检索功能,给研究人员搜集资料、了解情况提供了系统、丰富的大量情报信息。

3.其它利用者,如高校和社会上的各类人员为编史修志,查考凭证,调查情况等,需要查阅利用各种专题档案,这部分人要求查阅经过整理加工的编年体一类资料,如机构沿革、校史、大事记、基础数据汇编等。

通过以上对利用者类型及其利用要求的分析,从另一个侧面给档案部门提出了对编研选题内容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是在选题设计中需要加以考虑的。

三、档案编研选题原则与选题内容的确定

在进行编研选题设计时,首先要树立编研工作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服务的思想,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使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是编研工作的出发点。据此,档案编研选题必须坚守以下原则:第一,政治性与档案文献性相结合,即要体现出政治属性和档案属性;第二,史料性与实用性结合,即要使档案为現实服务;第三,共性特色与个性特色相结合,即选题既要综合、概括地反映高校档案编研共性,还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池反映各校个性,以便于更好地提供利用。

明确了选题原则,那么,编研选题的内容即可相应确定。我们以为:第一,应从馆藏档案的基本状况出发,全面深入挖掘本单位馆藏档案资源,梳理开列出所有能编研的选题。各单位自身形成的各种档案文献一般来说均存馆内,别无分店,可谓得天独厚,而且历史越久,馆藏越丰富,是名符其实的史料库。如我校馆藏有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两个档案全宗,而在其它单位这部分档案材料就不多见。因此,我校即据这两个档案全宗的情况编印出有关专题资料。所以,根据本单位馆藏的特点,确定编研題目是选题的前提条件,第二,要从利用者需求的客观实际出发,即根据某一段时同利用者的需求和单位开展的中心工作,确定相应的编研选题。如我校档案馆在分析研究历年档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拟定了七个方面共计78个编研题目,作为近几年开展编研工作的选题计划(详见文后附录)。这七个部分包括综合类(校史沿革、组织机构及人员情况)、教学类、科研类、基建类、照片类、资料汇编等。第三,编研选题还要从开放馆藏档案,尽早服务于社会出发。如围绕我校筹备校庆,进行校史编写,筹建校史陈列室等,近年计划安排了编译《华中大学校史》,编写《华中师范大学大事记》,《华中师大职称人员名录》(第一册),《华中师范大学人物传略》(第一卷)等重点编研项目,力争年内陆续出版,这些选题的完成,将校庆筹备工作及校史编写打下较为坚实的材料基础,从而达到尽早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的目的。

四.我们在组织实编研工作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编研工作是个长期的、繁重的、艰巨而细致的系统工程,编研选题确定后,如何组织实施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由于高校档案人员编制较紧,编研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学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编研人员有较高的政治及文化素质,以及理论水平。因此,编研任务繁重与编研人员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则需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我们认为,根据学校情况,一般采取以下措施和做法:

第一,自编与合编相结合,馆内与馆外相结合,以馆内自编为主,档案馆内部采取的编研方式,主要有自编与合编两种。

所谓自编,就是根据编研选题的难易程度及人力、财力等情况,档案馆可统一组织馆内有关人员,利用现存较有基础的档案材料,先易后难,具体承担有关项目的编写任务。如我们将编研选题发给馆内每个工作人员,在大家自报选题、自由组合的基础上,馆内再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然后给有关人员定题、定任务、定进度要求。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目前馆内无专职编研人员编制问题,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干部队伍,提高了整体素质。目前,由于档案日常基础性工作任务重,除少数材料需利用工作时间收集外,我们提倡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编研工作。

所谓合编,就是在时间紧,自编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从开放档案,服务社会出发,向外公布某些选题,争取有识有才之士及其它人员与馆内人员共同承担选题,如我校图书馆的编著人员准备以研究生毕业论文为选题内容,与我们合编有关专题汇编。又如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同志来馆整理、编写史资料,聘请校友、教师帮助翻译整理部分英文档案等。此外,也可以某些馆藏为限,容许外单位及个人自定选题进馆编著。

第二,积极拓宽编研成果出版、发表和发行渠道。我们认为,档案馆的编研成果只有通过出版才能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目前档案馆的编研成果大都是经过出版单位得以出版发行的,有的档案馆虽出了不少编研成果,但因出版问题解决不了而不能面世。基于这种情况,档案馆应凭借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积极开拓出版发行渠道,如利用馆藏、人力、设备等条件,与出版社以及相关部门主动联系,承担对方与档案馆有关或其它合适的选题任务。这样可使编研成果大家共享。这既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力,又能取得社会效益,提高档案馆的社会地位与作用,还可增强档案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为疏通发行渠道不畅开辟新路,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弥补经费不足等困难。我馆编著、翻译的有关校史材料、译著正是与校内外报刊杂志和有关出版社取得联系与合作,解决出版和发表这个问题的。

第三,深入开发馆藏档案资源,搞好开放服务。在编研工作中还必须对馆藏多门类、多载体的档案全面认识,鉴别其价值,使其通过编研成果,真正发挥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围绕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根据不同社会利用对象和不同学科的研究部门的不同需求,对不同载体档案进行整理加工和编研,如有的馆藏档案资源可多次再版,也可多次全部或部分公布,既可进行汇编、出专集、选集,也可进行二次、三次加工,还可编辑出版图表、画册等,使开放馆藏的内容更为丰富、充实,服务的辐射面更大,层次更深,这样必将受到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总之,档案编研的选题及其编研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档案部门领导宏观策划,微观组织实施,档案馆内外人员的通力合作,只有如此,才能使档案的编研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提高到新的水平,开创主动服务的新局面。

附:华中师范大学档案编研选题

1.华中大学历史沿革

2.华中大学大事记(1871~1961)

3..中华大学历史沿革

4.中华大学大事记(1912-1962)

5.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大事记

6.华中师范大学大事记(1961~1991)

7.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沿革与现状

8.华中大学校史资料汇编

9.中华大学校史资料汇编

1O.华中师范大学史资料汇编

11.华中大学校史(译著)

12.华中师范大学校史

13.华中师范大学校史沿革图

14.华中大学组织机构与人事设置情况

15.中华大学组织机构与人事设置情况

16.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组织机构与人事设置情况

17.华中师范大学组织机构与干部任免情况

18.华中师范大学历界各专业委员会简介

19.华中师范大学各民主党派组织简介

20.华中师范大学历届负责人和教授传略

21.华中师范大学正、副高职人员名录

22.华中师范大学正、副处级干部名录

23.华中师范大学历年留学人员名录(含华中大学、中华大学)

24.华中师范大学历届毕业生和在校生统计一览表

25.华中师范大学教职工生历年受奖人员名录

26.华中师范大学教职工生历年受处分人员名录

27.华中师范大学海内外校友分布图

28.华中师范大学各系、所史沿革与现状

29.华中师范大学历年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一览表

30.华中大学教学机构(专业)设置演变一览表

31.中华大学教学机构(专业)设置演变一览表

32.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教学机构(专业)设置演变一览表

33..华中师范大学教学机构(专业)设重演变一览表(含教师一级)

34.华中师范大学历年专业教学计划汇编

35.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课程主讲教师名录

36.华中师范大学实验室一览表

37.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自编教材名录(含讲义)

38.华中师范大学历年正式出版教材名录

39.华中师范大学历届研究生毕业论文摘要汇编

4O.华中师范大学历届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摘要汇编

41.华中师范大学历年体育运动会成绩记录与受奖项目及个人一览表

42.华中师范大学历年科研机构设置演变情况一览表

43.华中师范大学历年承担课题项目一览表

44.华中师范大学科研人员统计表

45.华中师范大学历年完成科研项目统计表

46.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评奖科研项目一览表

47.华中师范大学历年正式发表学术论文统计表

48.华中师范大学历年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名称一览表

49.华中师范大学历年挂靠学会组织及其我校任职人员名录

50.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学术刊物名录

51.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国家组织名录

52.华中师范大学历年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名称一览表

53.华中师范大学历年科研经费投入与经济效益统计表

54.华中师范大学校面平面图

55.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图

56.华中师范大学各类建筑物分布形象图(含昙华林住宅图)

57.华中师范大学水电地下管网平面图

58.华中师范大学历年基本建设投入一览表

59.华中师范大学各类建筑面积统计一览表

6O.华中师范大学校区鸟瞰摄影图

61.华中师范大学校史沿革摄影汇编(含华中大学)

62.华中师范大学历届校领导及上级领导视察摄影集

63.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员单身照汇集

64.华中师范大学校友英模人物摄影汇集

65.华中师范大学各类建筑物摄影汇集

66.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景观摄影汇集

67.华中师范大学贵重仪器、设备单体摄影汇集

68.华中师范大学各类会议摄影汇集

69.华中师范大学历年文件目录汇编

70.华中师范大学历年党群文件汇编

71.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行政文件汇编

72.华中师范大学历年党群专题(部门)文件汇编

73.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行政专题(部门)文件汇编

74.华中师范大学历年简报汇编

75.华中师范大学历年会议纪要汇编

76.华中师范大学历年干部任免文件汇编

77.华中师范大学历年各类人员受处分文件汇编

78.华中师范大学历年各类会议文件汇编

(文章发表于《高教行政管理》199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