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至4日,由华东师大档案馆与赤水市政协联合编撰的《大夏大学与赤水》新书座谈会在贵州赤水举行。档案馆馆长汤涛,赤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兰,副市长程鳌,以及赤水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局、史志办、城乡规划局等16余家单位50余人参加。座谈会由赤水市政协主席吕平主持。
《大夏大学与赤水》新书座谈会在贵州赤水举行
座谈会上,赤水市政协原主席汪洪林首先介绍《大夏大学与赤水》的编撰过程。他说,大夏大学是抗战时期内迁贵州最早,办学时间最长、与贵州关系最为密切、深入社会最为广泛的一所大学。在全国抗战的背景下,大夏大学从上海辗转庐山、贵阳,最后扎根赤水,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弦歌不辍,是迄今在赤办学的唯一一所大学。他表示,1945年3月至1946年5月,大夏大学在赤办学期间,赤水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大夏大学在赤水传播现代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推动赤水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为赤水留下许多宝贵财富。本书充分发挥校地双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促进校地共同发展。
华东师大档案馆汤涛介绍编撰和出版的情况。他说,《大夏大学与赤水》是档案馆与地方合作编写校史的最新成果,也是校地合作编写校史的一种尝试。为纪念大夏在赤水办学的这段历史,两年前档案馆与赤水市政协着手联合编辑出版《大夏大学与赤水》一书,希望藉此书籍,记录赤水人民对大夏的奉献,传承大夏精神,留存大夏文脉,延续校地友谊。《大夏大学与赤水》的编撰,主要是遵循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原则要求,以双方馆藏为基础,收集大夏大学师生、老同志回忆文章、大夏在赤水的办学旧址和实物遗存图片,以及校地往来等资料整理编辑而成。
座谈会上,赤水市副市长程鳌介绍了赤水市经济发展情况、大夏大学旧址文昌宫保护规划建设等情况。据介绍,市政府将投资数亿,对文昌宫进行动迁改造,恢复大夏大学旧址。赤水市教育局、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城乡规划局负责人以及部分作者做了发言。华东师大大夏书院副院长万姗姗介绍了校地合作育人的情况,希望通过档案校史文化这个平台,在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与赤水的合作与交流。
赤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兰做了总结讲话。她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进校地在文化产品、动漫和音乐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传承大夏精神,把大夏大学旧址恢复好、保护好,使之成为新的文化景点和合作桥梁。
档案馆长汤涛向赤水市政府授予“华东师范大学档案校史实践研究基地”
会议期间,档案馆长汤涛向赤水市政府授予“华东师范大学档案校史实践研究基地”。
在赤水交流期间,汤涛一行在副市长陶兴国校友、原政协主席汪洪林等陪同下,专程考察了赤水市文昌宫、赤水一中、石沓沓古街区等大夏大学办学旧址。对赤水人民珍视大夏大学与赤水这段渊源表示感激。他表示,《大夏大学与赤水》不仅记录了一城一校的历史,同时也是沟通华东师大与赤水,加强校地合作的桥梁。
据了解,早在两年前,华东师大档案馆与赤水市政协着手联合编撰《大夏大学与赤水》,经过双方的努力,该书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辑录了大夏大学在赤水期间形成的各种档案文献和史料,详细记录大夏大学在赤办学始末。全书分三编,第一编为大夏办学赤水,以华东师范大学馆藏原始档案和当时的公开出版物全面展现大夏大学赤水办学概况;第二编为赤水记忆,以大夏大学赤水办学亲历者的回忆文章再现大夏大学与赤水人民的深情厚谊;第三编为校地往来,全面记载了自2011年以来华东师大与赤水市交流合作的情形。在本书的开始部分,还设置了大夏大学简史和赤水市情简介,以便读者能对大夏大学和赤水有较全面的了解。
《大夏大学与赤水》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