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学校在武汉办学70周年,为传承与发扬学校红色革命基因与优良传统,激发广大师生知校爱校的热情,增强我校学子对中南大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校档案馆校史馆与校团委、校社团联合会联合举办了“声影中南——第二届校史讲解员大赛”决赛于3月30日在南湖校区文潭楼一楼招聘厅拉开帷幕。
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七名选手从近百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在决赛场上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博盛宴。我校校长助理邹秉国,校前党委书记徐敦楷,湖北省高校档案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涂上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帅斌,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萧毅,校团委副书记梁娜,校中国货币金融博物馆老师黄丽,莅临现场担任专业评审。武汉大学讲解队代表等11所在汉兄弟院校校史及博物馆讲解队代表六十余人受邀共享此次中南大的校史盛宴。
校长助理邹秉国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校史馆对校70周年校庆的卓越贡献,离不开一支素质精良、知识丰富、讲解到位的学生讲解员队的努力。活水长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可以壮大学生讲解员队伍,对发扬校史,彰显传统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档案馆和校史馆合二为一,里面收集存放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都是学校开拓进取的见证者。他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同学、老师走进校史馆参观,共同感受学校的光荣历史,明确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在新时代中奋发图强,求实创新,建功立业。
校长助理邹秉国致辞
决赛分为两轮比拼。第一环节参赛者根据学校七个历史发展阶段自定主题、自定形式进行讲解。第二轮“情景模拟”中,选手根据在讲解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现场模拟应对情景。
来自财政税务学院的魏晨杰带来朗诵《追寻》,在慷慨激昂的语调传达了中原大学时期的红色革命精神。
1号选手魏晨杰
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花开并蒂,生生不息”的故事由工商管理学院的余芸芸娓娓道来。
2号选手余芸芸
公共管理学院的黄宇轩则带领观众走进湖北大学“跃进综合,丹心铁卷”时期。
3号选手黄宇轩
工商管理学院的李泽欣以“风雨飘摇”、“栉风沐雨”、“饮水思源”三个阶段讲解了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时期的历史,并结合舞台剧的形式,带领观众重回我校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
4号选手李泽欣
来自法学院的郑羽津以 “中国法学第一班”为主线串联了湖北财经学院时期发展历程。
5号选手郑羽津
刑事司法学院的童楚惟以一段声情并茂的诗朗诵作为讲解的开头,将赛场的浓郁的历史氛围推向高潮,并以“不惑之年,成就璀璨”、“砥砺前行,文体开花”等多个版块将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棠棣双葩,竞相吐艳的历史精准还原。
6号选手童楚惟
工商管理学院的张珉珲以我校的航拍视频展现了2000年至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风貌,并结合具体的数据、清晰的图表讲述了我校的教学规模、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多方面的蓬勃发展史。
7号选手张珉珲
在第二轮情景模拟环节中,童楚惟、张珉珲、李泽欣三位晋级选手通过无实物表演,凭借睿智的思维和严谨负责的态度及时化解问题,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点评环节里,徐敦楷老师在点评时对选手们新颖丰富的讲解方式提出赞扬:“穿着打扮得体,落落大方,台风稳健,讲演流畅。”他表示,学校的校史也是新中国教育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兴盛的时候,学校蓬勃发展;国家曲折发展时,学校也遭受挫折。同时,他也指出,校史讲解要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实事求是,而且要根据讲解对象调整讲解重点。另外,谈及讲解技巧,他认为一个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语言有趣的历史背后的故事更能够吸引听众,也能更好地在短时间内展现学校的发展概况,从而收到良好的讲解效果。
武汉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涂上飙认为童楚惟应答得体,体现出了专业的讲解员的素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帅斌指出张珉珲同学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反应灵敏,并可以做出相对正确的处理方式。
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萧毅指出李泽欣在面对问题时表现的十分镇静,但同时要注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解决办法。
在公布比赛结果之前,对2018-2019年度校史研究协会优秀工作者崔国华、李程、简春明,优秀校史讲解员燕永辉、尹帅、陈坤灵、叶佳豪、郑嫱、吕淑桢,优秀新媒体成员张子婷、杨菁进行了表彰,由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徐警武、副馆长王礼翔以及校团委副书记梁娜分别为他们颁发证书,以资鼓励。
最终童楚惟赢得本次大赛桂冠,张珉珲、李泽欣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魏晨杰、黄宇轩、郑羽津、余芸芸获得优秀奖。此外,此次大赛在档案馆校史馆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最佳人气奖”的投票,截止当日12时,阅读量累计超过1.2万人次,共有11482人参与了投票,最终,魏晨杰同学以3002票荣获了最佳人气奖。
谈及大赛的意义,邹秉国说道:“校史馆是学校的一张重要的校园文化名片,认真的大学都需要一个认真的校史馆。”他认为,本次讲解员大赛挖掘了一批有热情、有特长、有意愿为校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学,很好地普及了校史文化,并且为各高校校史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